医疗投资:是“赋能”还是“负能”?

如今,“赋能”这词贼火贼时髦,管理要赋能,培训要赋能,就连投资也要赋能。这不,赋能式投资之火从高科技烧到医疗圈来了(本文讨论的医疗仅限医疗服务)。

然并卵,所谓的医疗投资人包括专业FA,大多也只懂财务和法务不懂业务,投医疗却不懂医疗。迄今,掌柜没有见到一家真正具备赋能能力的医疗投资机构。不懂业务,谈啥赋能?恐怕到时不“负能”就算命大。

医疗投资,妇产火时投妇产,透析热时投透析,企业医院改制流行时大买企业医院,如今大多一地鸡毛、掉坑不断。近年来,口腔、眼科、医美等消费型医疗投资,也是险象环生、有苦自知。其根源就在于,投资圈懂业务的人凤毛麟角。这业务不只是临床医疗业务,更包括医疗运营业务。

观点要讲逻辑,投资更要讲逻辑。当前,有不少颇为流行又似是而非的投资观点。

一、别投综合医院,要投就投专科,至少也要“大专科小综合”?大专科小综合一定比综合医院要好吗?很多投资人其实根本没理解为啥要“大专科小综合”,更不知道综合医院也有很多值得投资的,看过几篇行业分析报告、尽调过几家相关医疗机构就人云亦云、自认为很懂行。

不信?你问问持这种观点的投资人,既然你说要投“大专科小综合”,那么专科啥样才算“大”?业务收入占比大叫大?患者数量占比多叫大?利润最高的专科叫大?专家团队阵容最豪华叫大?

二、专科比综合好连锁,更有复制扩张可能性,更值得投资?逻辑呢?专科都好连锁吗?究竟哪些专科好连锁?决定连锁医疗复制扩张的核心因素只是专科和综合之间的差异吗?可知专科有综合化趋势,综合也有了专科化苗头?专科还仅仅是临床常规分科吗?可知专病或是民营医疗未来大势?

甚至,名字叫专科医院,一定就是专科医院吗?投资人可知道,不少专科医院其实是综合医院?名字叫综合医院,一定就是综合医院吗?投资人可知道,好多综合医院其实是专科医院?

三、医保严格管控了,要投就投不太依赖医保的消费型专科,千万别碰医保型专科?消费型专科和医保型专科本质区别只是能不能用医保吗?运营模式的根本性差异呢?消费型专科也有医保类病种,如眼科的白内障;医保型专科也有很多消费类业务,如中医的美容养生和推拿按摩;不少专病既可以是消费型也可以是医保型,如腋臭、大脚骨,投资人知否?

不分区域,医保型专科一律不投吗?华东华南也不投?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特别是上海、杭州、苏州、福州、深圳等城市也不投?这些地区的康复、护理和中医医院都不值得投?

还有,究竟是要投大还是投小?投重资产还是轻资产?投人还是投标的?等等,投资人所谓的通行逻辑究竟是否符合医疗服务行业特性呢?即便都符合了,投资人是否深入分析了患者来诊渠道的可持续性?特定区域专科优势的护城河究竟该如何构建?

近年来,医疗投资人中,也陆续有了一些懂医疗管理和临床业务的,特别是曾任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公立医院中高层领导岗位的,或者有临床医学、生物医药等专业背景的知名药企或咨询公司高管。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女文青偶像张海鹏(冯唐)了。

然而,真正懂医疗运营的投资人几乎没有。即便是身兼作家、医生、投资人等多重标签且每个标签都堪称成功的冯唐,有谁知道他具体管过或成功运营过哪家医疗机构呢?事实上,继续给他贴上“医生”标签都算勉强,毕竟不是所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都能叫医生,包括一路读到博士的和长期担任公立或民营医院院长的。

医疗运营从早期的胆大无底线(敢打广告、坑蒙拐骗)和传统经营套路(抠成本、抓均值),到现在逐步规范化和精细化;从早期的经营营销化,再到现在和未来的营销客服化,都需要实战接地气的运营团队。

仅从网络营销上看,从某度的一家独大,再到各种电商团购、游戏卖萌、知识分享等细分领域平台流量分发和小程序、短视频流量稀释,也无不需要具有前瞻意识和靠谱认知的运营团队。

医疗领域中,投资人和FA,究竟该如何为投资机构和被投资机构赋能呢?确定主投方向、梳理提炼业务、指导战略转型,甚至还可以协助引进靠谱的医疗专家和运营人才。掌柜认为,要赋能,前提得懂行和放权,二者缺一不可。不懂行就只剩下瞎放权了,懂行又不放权也不是赋能。

当下,各路资本蜂拥医疗健康赛道,特别是制造、地产、保险等产业资本跨界投资医疗服务领域,凡不懂医疗空谈赋能的投资人都是耍流氓!如何才能不流氓呢?找一个资深懂行又有投资认知的医院职业经理人团队入伙或合作(参见《独家 | 医疗健康基金:究竟命里缺啥?》)。真正的赋能投资,不仅要会投后管理,更要会投后运营和服务,这才有足够底气谈赋能。

1130219820.jpg

高压油箱维修


◆快速:维修周期一个工作日

◆可靠:修复完毕后,上机反复测试

◆专业:出厂时出具维修检测报告


联系电话:400-668-2958


我知道了
联络与沟通
  • 联系电话
    400-668-2958
  • 地址
    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179号4栋1118房(空港花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