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到底在讲什么?(下)

国外医养结合案例分析

医养结合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现在一些医养结合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都经历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探索。未来中国医养结合的发展可参考或借鉴一些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以及被市场验证过的模式。

美国的全面护理老年社区

目前比较经典的医养结合模式就是美国的“PACE”模式(综合性老人健康护理计划,ProgramofAll-inclusiveCarefortheElderly)。自1971年起,经过了20年左右时间的摸索后,PACE模式于上世纪90年代被最终确定及完善,并被广泛认可为全面护理的典范。PACE模式主要面对的是需要护理院级别照顾但能够在社区生活的老年人,该模式的核心就是将健康管理、医疗护理和生活服务进行打包,将老年人的短期医疗与长期照护集合起来,以日间照护中心作为主要服务载体。一般情况下,PACE模式的社区都会配备完整的专业医疗团队,包括全科和专科医生、药剂师、康复理疗师、营养师、护士等。

根据美国PACE协会官方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2月,在美国已经有来自123个赞助机构的250个PACE服务中心,正在为超过45000名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服务人群的平均年龄为76岁,全部需要疗养院级别的护理,其中46%的老人患有老年痴呆。虽然服务的大多是自理能力较差的老人,但是他们中仍有95%可以继续留在社区生活,只有5%的老人需要长期生活在疗养中心。因此可以看出,PACE模式是一种对于失能老人非常好的“老有尊严”的医养结合方式。

不过若想在中国开展类似于PACE模式的探索仍有许多困难。首先就是付费的问题,在美国PACE模式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美国两大主要公共医疗保障计划“Medicare”和“Medicaid”。而在中国,由于失能老人群体人数的高涨和逐年上升的医保赤字压力,要做到完全的医保覆盖是不太可能的。而PACE模式本身也是全面高端的医养结合模式,现阶段中国大部分老人的购买力是很难通过个人支付或商业保险支付来承担的。因此,在中国当前的大环境下,有意摸索PACE模式的市场参与者应将重心放在如何通过外包、资源共享等方式降低成本上,开发出能够让大部分失能老人负担得起的中端产品,才能更好的迎合市场需求。另外,PACE模式对于社区的基本硬件设施要求较高,而中国目前大部分社区的基本设施建设仍然无法达到要求。最后,PACE模式对于符合老人的筛选标准也是非常具体的,主要针对需要高程度疗养服务但仍能够在社区生活的老人。但中国在定义老年人失能状况这部分的标准还没有很好的建立,如果不能很好的将符合PACE模式的老人筛选出来,会对机构运营者和付费方带来风险。

日本的三层次医养结合体系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文化传统上与中国也有相似之处,因此日本的医养结合模式对中国的参考价值更大。目前日本医养结合的模式主要是由三个层次组成的。

第一个层次是社区老年健康福利中心,主要是定期为社区辖区内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提供体检、保健以及健康教育等服务,这部分服务内容以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为主要目的。第二个层次是日间照护中心,主要针对能够自理生活但需要疗养服务的老人,包括一部分半失能老人和需要康复训练的老人。日间照护中心负责早晚接送老人,由专业人士进行照护和康复训练。第三个层次是特别养护之家,由护士、介护人员等专业人员对失能老人、残疾人以及老年痴呆患者进行照顾。

除了服务模式以外,为了解决紧迫的养老医疗问题,日本从2000年起实施了全民性的介护保险机制,向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筹资,并对可以享受介护服务的老年人群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年龄在65岁以上,需要照顾才能进行入浴、排便、饮食等行为,需要机能训练和护理,需要疗养以及其它医疗才能有尊严地度过与其具有的能力相适应的自立生活。对于有介护需求的人群,政府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定级。费用90%由介护保险承担,10%由个人承担,超出上限的部分全部由个人承担。介护保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优质社区医养结合的发展,部分抵消了由于老人购买力不足带来的医养结合发展困境,值得现阶段的中国参考。

亿欧智库:德勤健康养老一公里报告

医养结合大趋势下对市场参与者的启示

关注政策动态,把握政策红利

作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未来一定会继续对医养结合相关政策进行细化,简化准入流程的同时,在用地、税收、补贴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同时,养老产业是一个政策导向程度非常深的行业,无论机构养老还是居家社区养老,许多项目的开展、执行和获益都非常依赖政府的背书和采购。

因此,现有养老市场参与者以及潜在投资者应积极关注政策动态、把握政策趋势,争取在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能够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另外,由于具体的优惠和补贴细则通常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的,所以在做区域市场选择时也应做足对于地方政策的调研。

养老市场参与者应明确市场定位,根据国情设计产品

虽然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但整体购买力提升相对较慢,尤其是老年人长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对于总支付额难以预估的高端养老消费支付意愿不强。因此,把高端妇幼保健院的模式套在养老产业不一定能够行得通。现有的高端养老机构和老年公寓中入住率较高的大多是主打地产属性的产权销售类产品,用户付费主要看中的是产权的投资价值而非服务的价值,而非销售性质的高端养老机构入住率非常一般。另一方面,公立养老院和疗养院等机构虽然收费低,但大部分公立养老机构条件也较差,只能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缺乏品质服务,很难达到“老有尊严”的要求。

因此可以看出,中国养老产业出现了供需结构性错配的问题,当下最缺乏的是收费合理又能让老人生活得有尊严的中端养老、疗养机构来满足未来愈发庞大的中产阶级人群。随着医养结合的深入,有意新建医养结合机构或改造现有设施的市场参与者应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自身的市场定位,根据地理位置、周边人群购买力等指标合理的进行产品设计,争取精确地抓住市场需求。

服务端应重点关注需求的挖掘和匹配

目前,中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多样化仍显不足。根据北京大学2014年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显示,居家社区养老人群对医疗保健类社区服务需求最高,精神慰藉类服务其次,对日常生活照料类的养老服务需求相对较低。而目前大部分中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者并没有能够匹配这样的需求,反而把重点放在了生活照料上,对于医疗保健类服务的细分和差异化程度不足。

因此,未来居家社区养老市场参与者应把重点关注在对老年群体具体需求的挖掘和匹配上,能够根据老人年纪、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的不同而提供不同的服务和产品。当然,由于中国目前仍然缺乏相对完善的老人能力状况分级分类体系,在如何“定义”不同类型的老人上缺乏政策和法律支撑,也会为服务提供者和支付者带来风险。因此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事业。

专业医护工作者的多点执业与养老的结合值得探索

上面也提到,中国医养结合的一大障碍就是专业人才的缺乏,这种缺乏不仅体现在专业养老看护人员的缺乏,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能够调动的医疗服务人才资源也非常有限。不管是与周边医院合作还是自建医院,都较难吸引到有经验的医生。而老年人大多身体状况复杂,养老机构或居家也没有医院良好的设备支持,对医生能力的要求相对更高,因此服务水平和效果通常不尽人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值得探索的手段就是借助医生集团、护士集团等组织,让养老机构或社区成为医护人员的多点执业中的一点,通过提高人才利用率,提升医养结合的效果。当然,这种模式也会导致成本提高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具体如何实践还需医护集团、养老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共同探索。

二级医院可积极向医养结合机构转型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分级诊疗的发展以及医联体的构建。在这个大框架下,基层医疗机构和三级医院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而二级医院的定位则变得相对模糊。因此,为了不被市场淘汰,二级医院应尽快寻求转型新路径,而医养结合的推进正好为二级医院的转型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

三级医院普遍床位紧张,因而增设养老服务的意愿不强,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又相对不足。二级医院可以利用其现有资源,向养老康复定位转型。一方面继续加强在慢性病、老年病管理以及术后康复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增设对老人的健康照料等相关增值服务。这样才可以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利用数字化技术抓住医养结合市场机遇

对于在养老产业系统化投入的市场参与者,可以尝试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提升附加价值和盈利能力。

目前,数字化技术在中国养老产业上的应用主要有几个方向。对于社区和居家养老来说,最核心的就是区域化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和老人健康档案的普及。未来,随着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者可以将客户定义和分类,根据老人不同的身体情况、服务需求、经济能力和个人偏好等信息定向推荐适合的服务和产品。

而对机构运营者来说,养老信息系统的升级和与医疗信息系统的打通和整合非常重要。医养结合机构的信息系统除了现有养老信息系统外,还应加入能为养老机构提供电子病历管理、体检管理、药房管理、理疗康复管理以及医护工作站管理等功能的信息系统,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老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而不是相对孤立的服务。

除此之外,无论对机构运营者还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者来说,远程医疗和护理技术的应用和升级也非常重要。由于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对于慢病管理和长期护理的需求较大,通过物联网、影像传输、可穿戴设备和床旁护理等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对老人进行远程的健康监控、远程问诊和远程护理意义重大。

供应链整合,构建医养结合生态圈

由于养老服务无法摆脱的公益性质,属于薄利行业,因此产业链每多一层就会加剧利润空间的摊薄。因此,一些实力雄厚的集团企业应根据自身即有的资源和优势进行供应链整合,提升盈利空间。具体可以参考此前的民营医疗集团供应链模式,由集团内药品、器械供应商直接向集团旗下医院供货,压缩供应链成本的同时把盈利点向上游转移。

上面提到过的保利集团就在积极构建其养老产业生态圈。从战略平台的搭建,到供应链环节的整合,再到具体产品的设计和运营,保利试图建立起自身整体的医养结合产业链。

亿欧智库:德勤健康养老一公里报告

《探索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中国医养结合趋势展望》.pdf

1130219820.jpg

高压油箱维修


◆快速:维修周期一个工作日

◆可靠:修复完毕后,上机反复测试

◆专业:出厂时出具维修检测报告


联系电话:400-668-2958


我知道了
联络与沟通
  • 联系电话
    400-668-2958
  • 地址
    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179号4栋1118房(空港花都)
返回顶部